幸福是生活赋予每个人的理想,它与生俱来,而且持续恒久。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《尚书》,概括出了人的“五福”:“一曰寿,二曰富,三曰康宁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终命”。恩格斯也曾深刻地揭示:“在每个人的意识和感情中,都有一些作为颠扑不破的原则存在的原理,这些原理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,是无须加以证明的”,例如“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”。虽然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,但毫无疑问,正是有了幸福这个“启明星”,人生的航船才得以驶出沉寂无趣的港湾。
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作为目标的幸福会给人带来压力,把幸福当作头等大事的人感受到的积极情绪,会比其他人少50%,而所表现出的抑郁症状反会多出75%。短暂的快乐看起来并不难实现,但要将生命之舟从“快乐”行进到“幸福”,显然面临更多雾霭和梗阻。风物长宜放眼量,幸福不能仅仅用任何单一指标,比如钱、权、名、利来衡量。把升官发财、飞黄腾达视作幸福,难免骄纵了自我的贪欲,招来诸多束缚和烦恼。
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三种生活,即享乐的生活、追求荣誉的生活以及沉思的生活。享乐的生活完全出于本能需要,追求荣誉的生活关乎人的尊严和脸面,这两种生活虽然有所裨益,却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。沉思的生活,因为建立在思辨和智慧的基础上,是一种能孕育幸福感的生活。说到底,幸福不是简单的满足欲望,真正的幸福,不是更多的财富、更高荣誉或者其他,而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探索,因为不断追求、坚持不懈,才有源源不断的幸福感。
幸福还是不幸福,如果从深层次探寻的话,则是一道价值观上的选择题。“一个人无论怎样长寿,终归要死的,当我找到一个值得死的时候,享尽天年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?”77年前,中国空军士兵吴积冲在给妻子的遗书中这样写道。写信8天后,他和7位战友驾驶战机实施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对日“纸片轰炸”。抗战紧要关口,吴积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冒着生命危险换取民族大义,维护他人的安宁和幸福。把幸福的权利让渡给他人,何尝不是一种更宏大的幸福?
生活中其实有两种“幸福逻辑”:一种是“让别人幸福,自己才幸福”,另一种是“牺牲别人的幸福,保全自己的幸福”。前一种是成全的逻辑,后一种是强盗的逻辑。强盗的逻辑可以提升幸福的体量,却无法维持幸福的长度,而成全的逻辑,成全的是别人的美好,更是自我的价值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,“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,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,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。”以别人的幸福为幸福,是一项高于自我的有意义的生命体验,因而感受到的幸福也必定是超越性的。
幸福是最公正的“掌秤人”,不管你腰缠万贯,还是一贫如洗,不管你名声在外,还是籍籍无名,在幸福的天平上都将受到平等的对待。“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,才能体会到。”当我们拼上全力去追逐幸福时,首先应想一想,到底幸福意味着什么,什么才真正值得做。
文章转自《人民日报》 |